走进尊龙凯时
NEWSEMBOMOLMED|尊龙凯时一氧化氮供体:颞叶癫痫治疗的新希望
来源:傅鸿武 日期:2025-03-09颞叶癫痫(TLE)是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之一,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尽管现有抗癫痫药物(ASMs)在控制发作方面有所成效,但这类药物并不能有效阻止癫痫的发展,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抵抗现象。最近,一项发表于《EMBOMolecularMedicine》杂志的研究,标题为“基于一氧化氮供体的颞叶癫痫新型抗癫痫发生策略”,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利用一氧化氮(NO)供体预防和治疗颞叶癫痫。
研究背景显示,在颞叶癫痫患者中,高达70%最终发展为药物抵抗性癫痫(DRE),意味着他们对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无反应。这些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但手术效果并不总是理想,且存在风险。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刻不容缓。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团队发现TLE患者及小鼠的致痫海马区中,nNOS-NO水平显著降低。MRI图像揭示患者存在左侧海马硬化,而脑电图记录显示频繁的癫痫放电,立体脑电图确认海马为癫痫发作的焦点。RNA测序分析指出,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nNOS基因表达显著减少,后续的RT-qPCR和western-blot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同时,免疫荧光染色揭示nNOS阳性中间神经元的丢失是导致nNOS表达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探讨海马nNOS缺失在癫痫病理中是否具有关键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特定的小鼠模型,通过选择性敲除海马齿状回内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编码由Nos1)来模拟颞叶癫痫。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nNOS敲除小鼠在接受不同剂量的匹鲁卡品后,其癫痫发作的累积评分显著更高,表明其呈现更强的癫痫敏感性。此外,脑电图记录显示,nNOS缺乏小鼠在海马齿状回区域出现自发的癫痫样尖峰放电,暗示癫痫活动可能源于此区域。
为进一步确定nNOS在TLE中的特定作用,研究团队选择性地从海马门区内神经元中敲除nNOS,发现即使不影响齿状颗粒细胞(DGCs),也足以引发癫痫发作。在实验中,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Nos1条件性敲除(cKO)小鼠模型,并通过AAV病毒介导的Cre表达精确删除GABAergic中间神经元中的nNOS。结果显示,仅在海马门区内神经元中敲除nNOS即可引发癫痫发作,而对其他神经元类型并无影响。
为确定癫痫发生是否与nNOS缺乏下海马DGCs的传入输入过多有关,研究人员使用狂犬病毒追踪系统确认nNOS缺失引起DGCs与其他神经元之间的异常连接,进而触发癫痫样活动。这一发现凸显了nNOS在维持正常神经回路功能中的重要性。
Nos1−/−小鼠对匹鲁卡品诱导的持续性癫痫(SE)的敏感性可能源于海马DG中兴奋性神经元通过癫痫样高兴奋性传入回路的过度激活。研究发现,这些小鼠的DGCs中,cFOS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表明细胞活跃性增强。此外,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nNOS缺失导致DGCs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增强,表现为小型兴奋性突触电流(mEPSCs)频率显著提高,而抑制性突触传递保持不变。这些结果表明,nNOS的缺失引发DGCs的异常兴奋,可能是癫痫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通过慢病毒载体补充nNOS,能够逆转匹鲁卡品诱导的TLE小鼠模型中nNOS蛋白含量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脑电图(EEG)记录显示,这种补充有效阻止了慢性癫痫的发展。此外,通过长期给予DETA/NONOate——一种具有长半衰期的外源性NO供体,成功阻断TLE小鼠模型中过度兴奋性传入回路的形成,且该治疗显著降低了癫痫发作的发展。实验结果表明,NO供体治疗不仅能预防TLE病理发展,同时也未见对已有慢性自发性癫痫发作的小鼠的急性抗癫痫效果。
综上所述,这项具有突破性的研究为颞叶癫痫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水平,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那些对现有药物无效的患者带来希望。这不仅是对现有治疗的有力补充,更是癫痫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进展。
在此特别感谢尊龙凯时在研究中对小鼠海马组织snRNA-seq的支持,由上海吉凯基因测序分析。同时,nNOS-RNAi-GFP干扰慢病毒由上海吉凯基因构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包括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理学教研室的周其冈教授、孟帆副教授,以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的黄保胜副教授。此外,朱贤慧硕士、周亚萍硕士、张乔硕士、朱明仪硕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7180955491
总部地址:南京友好区明街道19号